首页/ News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举办“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06-18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6月8日至9日,由我校教育科学学院、过程教育与哲学研究中心与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克莱蒙林肯大学共同主办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梦溪宾馆召开。著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大卫· 格里芬(David R.Griffin)博士、美国克莱蒙林肯大学常务副校长菲利浦·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主任王治河博士等14位外国专家和44位国内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温恒福教授和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副主任王治河博士共同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牧童、我校校长王选章教授、副校长臧淑英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王选章校长致辞

黑龙江省教育厅牧童副厅长讲话

大卫·格里芬致词

开幕式上,校长王选章教授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支持。同时,简要介绍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等情况,同时对教育科学学院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学位建设诸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牧童副厅长在讲话中介绍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肯定了建设性后现代的重要意义并预祝大会取得成功。大卫·格里芬博士和克莱顿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愿与中国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研究者们一道共同努力建构后现代社会的意愿和对中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的良好祝愿。过程哲学学会理事长杨富斌代表过程哲学学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会议现场

开幕式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富斌教授、西南大学李森教授、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王治河博士、凯文·克拉克、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郭海鹏副教授等人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大卫·格里芬博士和菲利浦·克莱顿教授分别以“建设性后现代教育:以生态危机为核心”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教育改革”为题在“龙江高教大讲堂” 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及我省40余所高校的近500名代表听取了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以分组讨论、大会发言的形式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学术观点。

大会闭幕式在9日下午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王为正教授出席了闭幕式并发表了讲话,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校党委副书记王为正讲话

本次大会是我校首次举行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召开对促进和加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