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都有一个总体的规格。美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规格是Wellness,意即良好状态。这个规格是UWSP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Wellness包括六个方面:
体力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
智力发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职业发展(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情感发展(Emotionaldevelopment)
精神发展(Spiritualdevelopment)
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认识自身与他人、社会的依赖关系。后者要求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珍视友谊,为大家的共同利益作贡献,前者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积极行动影响社会,改善这个世界。
体力发展:即具有健康的体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习惯和营养,重视轻微的疾病,不过量饮酒,溺烟和吸毒,预防爱滋病。
智力发展:要求学生培养求知欲,兴趣爱好,不断扩大知识面;发展创造能力,勇于探索,克服各种困难,在学业上攀登高峰。
职业发展: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选择作好准备。这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职业的探究;其二是对自身的探究,对自身的探究包括正确评估自己的价值、兴趣、信仰和技能;其三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工作以及各种集体活动,培养锻炼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以适应职业选择的需要。
情感发展:要求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要能够自由地表达情感并有效地控制它们,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要善于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互相信任并互相尊重,和他人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
精神发展:要求学生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他们认为这六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当一方面较强的时候,它会加强并积极影响其他方面,取得同步发展的效应。美国许多高校已将Wellness融入了课程,并将它从教室扩展到寝室以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他们还相应地建立了Wellness的评估体系。
美国的Wellness涉及的面比较广,笔者认为其中某些内容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首先值得借鉴的是在德育方面,他们比较注重社会公德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育,其效果也是显著的。笔者见到的美国大学生遵守纪律、讲究礼貌、助人为乐。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时较注重政治观的教育,理想信念的教育,这些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这些年来忽视了最为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致使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下降(当然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道德出现滑坡,这一现象令人反省。现在第一步,看来还得象美国那样,抓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即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水准应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社会主义的优势才能显示出来。
其次值得借鉴的是在职业教育方面。Wellness中有一项是职业发展,为促使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发展,美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指导,学校有专门的机构从事这一工作。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一是可以减少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及不切实际性,二是可以增强到工作单位后职业的适应性,这显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我国各高校过去没有将职业教育专门列为一项教育的内容,这可能和长期以来我们对毕业生实行计划分配这一择业模式有关。随着就业和劳动制度的不断改革,今后国家对大学生将不包分配,完全自主择业。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将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各高校都应把职业教育作为专门的课程而列入教育计划。
第三值得借鉴的是在心理教育方面。Wellness中有一项是心理发展。美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以UWSP来说,该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都接待八十多人次的学生,七个咨询员全是心理学博士。我国高校过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这些年来,不少学校开始注意这个问题,相继筹建了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指导,但覆盖面还不够广,今后必须加强这一工作。俗话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笔者认为我们的培养规格“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其中应包括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才能真正称得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