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娇娇/文)为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破解教学实践新难题,学院讲座教授潘洪建于6月26日上午在社科楼213室做了题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聚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新要求,直指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国家课程重要内容的重点,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指导。

潘洪建指出,新课标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大核心问题绘制了育人蓝图,并首次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从零星探索上升为国家课程刚性要求,明确规定每个学科需以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以本学科为载体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变革旨在打破学科割裂,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但也成为广大中小学亟需攻克的新挑战。他深入剖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并针对教师们最关心的“如何设计”难题,系统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框架(五步法):确立学习主题、设置驱动问题、明晰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展开学习过程,重点分享了教学设计的关键策略。

讲座现场互动热烈,潘洪建与师生们就“如何在有限课时内有效实施”、“如何平衡学科深度与跨学科广度”、“如何设计高质量驱动性问题”等实践困惑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强调,教师需善于扮演引导者与资源提供者的角色,驱动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实现素养的自主建构。

潘洪建的讲座不仅清晰勾勒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脉络与实践路径,更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框架与策略。他勉励在场教师,面对国家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应主动转变角色,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学习的引导者,深入思考如何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在打破学科壁垒、联结真实世界的探索中,优化育人蓝图,培养能适应未来复杂挑战的创新型人才。